塑化劑(也叫增塑劑),原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助劑,用于增加材料的柔軟性,特別能增加塑料產品的韌性、彈性,使其更耐用。但是近年來塑化劑超標事件屢見報端,公眾也增加了對塑化劑的關注程度,那么塑化劑究竟會對人體產生什么危害呢?下面就跟著本安全網專注于公共安全的小編來了解一下塑化劑的危害吧!
相信大家已經對DEHP這個縮寫不陌生了,它的學名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又稱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酞酸二辛酯,化學式為C6H4(CO2C8H17)2,為鄰苯二甲酸與2-乙基己醇生成的酯類化合物。
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
根據我國臺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wèi)生標準》塑膠類中規(guī)定,DEHP溶出限量標準為1.5ppm以下,而食品中則不得添加。按照慣例,目前各國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攝取量范圍為1.2-8.4毫克,這樣的含量標準內,人體會將其以尿液、糞便形式代謝出體外。
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用白老鼠作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曾經服食“塑化劑”的老鼠,誕下的后代以雌性為主,并會影響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誕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數量亦大減,反映“塑化劑”毒性屬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內分泌失調。專家表示,研究可以應用到人類身上,顯示長期攝吸“塑化劑”對男性的影響較女性化。
塑化劑DEHP是一種環(huán)境荷爾蒙,對人體毒性雖不明確,但它廣泛分布于各種食物內,其毒性遠高于三聚氰胺,會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劑DEHP的作用類似于人工荷爾蒙,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大量攝取會導致肝癌。由于幼兒正處于內分泌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期,DEHP對幼兒帶來的潛在危害會更大。
2011年5月30日,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塑化劑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個人喝一杯500毫升摻了DEH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限。
幼兒使用后果:可能會造成小孩性別錯亂,包括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目前雖無法證實對人類是否致癌,但對動物會產生致癌反應;鄰苯二甲酸酯可能影響胎兒和嬰幼兒體內荷爾蒙分泌,引發(fā)激素失調,有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
孕婦和兒童應遠離塑化劑
對DEHP的研究中,需要特別引起我們重視的,是這樣一篇針對孕期母親體內DEHP濃度和產后嬰兒體征的調查[4]。調查發(fā)現(xiàn),如果這位母親生的是男嬰,母體中DEHP的濃度數值和嬰兒的陰莖粗細、肛殖距(這兩項指標一般被用于評價男性化體征。)之間有負相關關系。就是說,孕期母體中DEHP及其代謝產物較高的人,她所生男嬰的陰莖可能會細一點,肛門和生殖器之間的間距可能會短一些。但研究者認為,具體到某個人,這些數值并不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這種相關性,未必代表具有因果性。
這個結果主要是提示大家,孕婦攝入DEHP是有風險的,需要注意避免接觸。另外,考慮到在兒童體內DEHP的代謝不如成人迅速,可以說DEHP對兒童具有一定威脅。除此以外,并沒有太多證據證明成年人接觸低劑量DEHP會有心血管損害、肝腎毒性、以及腫瘤方面的風險。